《浙江教育报》头版刊发蔡袁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署名文章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10-28
浏览次数:1843

10月28日,《浙江教育报》头版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蔡袁强教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署名文章《培育新动能 塑造新优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建强“两个基地”》,该文是《浙江教育报》“二十大精神大家谈”栏目的开篇之作。


原文如下:

 

培育新动能 塑造新优势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建强“两个基地”

立博党委书记蔡袁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科技、人才地位作用的重视和期待。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先导力量、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进程中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和重要时代责任。

立博将坚决扛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首要政治责任,引领全校师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质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学校提出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的重要办学指示,积极培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新贡献。

坚持健全体系、自我革命,筑牢党建引领之基

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部署。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高质量落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引领提质增效。实施“筑基行动”,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化变革型组织建设,做到业务工作在哪里、育人工作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覆盖到哪里;充分发挥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先行先试的基础和优势,引导师生党员争做育人先锋、服务先锋、成才先锋、银领先锋、流动先锋。实施“培基行动”,健全党建工作载体平台,健全完善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高校人才智力优势,实施“党建+攻坚行动”,创新党建业务融合模式,以一流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学科筑峰等中心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一体化深度融合。实施“强基行动”,推广党建联建、校企地党建共同体等经验做法,推动党建“四个融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健全“七张问题清单”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链条,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党建统领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谋实立德树人之业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输送更多符合社会需求、引领未来发展、适应国际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奏响培根铸魂“主旋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三位一体建设,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汇聚德才兼备“大先生”,聚焦一流学科创建、人才自主培养等核心任务,完善人才工作战略布局,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教学名师等的引育上实现新突破,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主能力”,推动培养体系重构、模式迭代、质量跃升,健全需求导向的教育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以健行学院为主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探索多学科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创新引领、多元协同、开放融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把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坚持“四个服务”“四个面向”,高扬创新赋能之帆

高校是科技发展的先导,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根本遵循,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建强学科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成建制、体系化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学科筑峰提速,强化一流学科引领式发展,深化实施“一流学科攀登工程”,围绕核心要素凝方向、聚人才、筑平台、出成果、作贡献,加速推进一流学科从“高原”迈向“高峰”;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一流学科、重点学科、支撑学科、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建设与区域国家战略相对接、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学科体系。推动科研创新提质,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培育,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前瞻布局有组织科研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以科技领军人才和重大创新团队为核心配置资源,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有组织地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培育有浙工大标识度的标杆性撒手锏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提效,建设多类型技术创新载体平台,推动社会服务模式从教师团队“单点式”项目服务向全领域“立体式”战略支撑迭代升级,以区域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为牵引,强化与行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的全维度协同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与激励,推动科研成果在重大产业领域的有效应用。

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践行变革重塑之道

改革是决定事业成效的关键一招,是新时代高校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办学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在新的更高起点推进体制优化、机制完善、制度重塑,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加速度”。深化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制度体系,完善权责清晰、高效快捷的工作机制,优化“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决策咨询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学院、学科在内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释放基层活力,激发办学动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师评价的根本标准,健全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持续激发各类人才的内生动力;优化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严格各类学生的学业要求,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相互融合。深化数字化改革,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学校治理的机制,健全完善数字化改革体系架构,实现基础设施“一片云”、数据资产“一张表”、师生办事“一站式”、用户服务“一网通”、网络安全“一体化”的“五个一”智慧校园格局,整体推动事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赋能校园整体智治。


 《浙江教育报》2022年10月28日


原文链接:http://www.zjjyb.cn/html/2022-10/28/content_39203.htm


网站地图